北京警方根据其提供的GPS位置数据测算方位,内蒙古民警沙漠中徒步跋涉数小时实施营救
|
本报讯“我们现在情况很好,正在宾馆里休息”,昨日14时,当北京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吴少正挂通一被救女游客的电话时,对方的声音很平静。
该名女游客听出了吴少正的声音。前晚,这个声音让她和同伴看到了希望。“谢谢你们,我们当时都蒙了,”她说,昨日中午前,全团三组都已脱离沙漠,三组队长都集中在最后一个走出沙漠的小组里,稳定队员情绪,“我们都接受了补水治疗,现在感觉良好”。
前日16时30分 北京游客内蒙古打来求救电话
12小时前,也就是前日16时30分,吴少正第一次接到被困旅客的求救电话。对方是名带着浓浓京腔的青年男子,一口气说了5个“你好”。“我们是北京人,被困在库布齐沙漠,一人有生命危险。我能提供一个GPS位置。”该名男子说,他和同伴身陷沙漠,一名女同伴已经昏迷。他们向当地警方求救,可是无法表述自己的位置,而GPS数据需要专业的人士和设备才能计算出准确位置。情急之下,他想到了北京110,希望北京警方能借助现代化设备,测算出他们的方位。
前日17时 30分钟计算准确位置
“我们立即采取了三个措施:迅速根据经纬度测算方位;一次要来5名被困者电话,否则,一旦报警人手机断电,跟其他人都将失去联系;联系SOS国际救援组织,以防意外。”吴少正说,接警后30分钟,他们终于判断出被困者的地点,一面报予内蒙古警方,一面挂通报警人电话,“我们已经找到了你们的方位。内蒙古警方正在救援途中,坚持住,别慌”。
前日19时30分 数民警沙漠徒步跋涉营救
前日19时30分,被困旅客再次挂通北京市公安局110,“水、粮食全面告急,民警还要多久能到?”“救救孩子”,半小时后,北京110传来一对夫妇急切的声音,他们的孩子是其中一名被困者。这时,内蒙古公安厅、鄂尔多斯市公安局、北京市公安局正在三方通话;数民警正在沙漠中徒步跋涉。
“我们既要跟他们保持联系,又不能过多占用他们的电话”,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张警官说,从前晚到昨日凌晨,每隔十来分钟,他们就选择一名被困者,通话一两分钟,“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关注”。但是,每次通话只有两项内容:内蒙古警方救助进展;保持身体能量。“不敢说太多。手机是他们与外界的惟一联系方式,没电了,救助难度会加大”。
前日22时许 北京获悉一组队员得救
据了解,当时,三组队员分散在沙漠三处,其中一组已接近沙漠边缘。
“我们看到了一组队员”,前夜22时许,北京110接到内蒙古警方的首个好消息,“这时,我们都长舒了口气”,张警官说。受困游客从报警到脱险,最后被救出的游客在沙漠中已经度过了19个小时。
对话
沙细车难进营救只能徒步穿越
营救总指挥称库布齐沙漠营救难度大,一搜救民警从驼背摔下受伤
昨天,记者采访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建平,他是此次营救北京游客的总指挥之一。
新京报:鄂尔多斯警方派出了多少警力?营救工作持续了多长时间?
王建平:能派出去的都派出去了,在家休息的也被调回来了。从2日下午4点,一直到今日上午11点,所有人都没合眼。可是,沙漠营救不是人多少的问题。游客分散在三个地点。我们知道有一个人一直在昏迷,很着急,可沙漠的路只能一步一步走。我们赶到时,人已经不在了。我们全力仍没有留住她。
新京报:据了解,当地警方救援也采取的是“徒步穿越”的方式。库布齐沙漠的主要救援阻力是什么?
王建平:库布齐沙漠沙子很细,车根本开不进去。从公安局所在地到沙漠边缘,约有100多里路程。车开到这里,就不能再往里走了,否则会陷到沙子里。所以,我们营救只能由警察徒步穿越,带着驼队,骆驼上驮着水和食物,找到他们,先让他们多喝点水,吃点东西,再把他们从沙漠里带出来。
3日,我们在营救那个身亡女孩所在的小组时,驼队向他们靠近时,一名警察从驼背上摔了下来,被骆驼踩伤,幸好伤得不重,现在已经脱离了危险。
新京报:2日,天津大学13名学生也曾在库布齐受困。“库布齐”沙漠已经成了旅游探险热点。这个沙漠有什么特殊之处?多人受困,当地会不会采取“限制进入”等措施?
王建平:库布齐沙漠面积很大,有140多公顷。到处都是黄沙和沙丘,很容易迷路。这么一大片沙漠,很难设置专人看管。到沙漠探险旅游,除了身体素质外,还应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遇到问题不能慌乱。而且,必须熟悉沙漠,掌握沙漠的基本生存技巧。
提示
内蒙古警方呼吁探险者退出沙漠
认为探险者对沙漠缺乏了解造成受困
本报讯昨日,参与救助的内蒙古警方一负责人表示,游客受困库布齐沙漠,主要因为对沙漠缺乏了解,缺乏基本的沙漠生存常识,没有做好在沙漠多日生存的准备。目前,针对连日的游客受困事件,内蒙古警方已发出紧急呼吁:希望所有前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的库布齐沙漠旅游探险的人们,停止活动,退出沙漠,返回家园。
在互联网上百度“库布齐”,显示信息到10页百余条,几乎每一条都贴有库布齐美丽的风景照。几个以旅游探险的网站,“到库布齐沙漠探险”帖子均被置于网页高处。但各网页除介绍库布齐沙漠风土民情之外,都未有沙漠生存等方面的安全提示。
“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以探险为目的的自助旅游爱好者,要以确保自身安全为前提”。库布齐事件发生后,北京市公安局昨日发出紧急安全提示。
当地警方负责人表示,库布齐是中国第七大沙漠,面积达140余公顷。“沙漠地区气候瞬息万变,即使带了GPS等现代设备,也很容易迷路。探险者即使只准备在沙漠呆两天,也必须准备至少双倍的水和食物。除设备、食品等生存基本需求,探险者出发前必须熟悉沙漠特性,而且,心理素质必须过关,否则,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很容易因为心理素质脆弱,引发其他问题。
13名天津大学生被困沙漠
搜救民警徒步十几小时将其救出
本报讯42名北京游客是本个黄金周,受困于库布齐沙漠的第二拨儿外地游客。2日,以天津大学大学生为主的13人自发旅行团也曾在“库布齐”迷失方向。
据鄂尔多斯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前日,该局负责人刚执行完营救天津大学13名被困学生任务,就再次返回沙漠:救助北京42名游客。昨日15时,记者挂通该局纪检书记达来、杭锦旗公安局副局长樊树冰(音译)的电话时,两人声音都很疲惫,说“人都救出去了”,他们还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
据了解,4月30日下午5点,13名天津游客开始徒步向库布齐沙漠腹地进发。5月1日晚20点30分,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指挥中心接到天津市公安局转来的报警电话:天津大学13名学生被困,其中一人已昏迷。而他们的食物和水,只能维持到第二天的中午。接到报警后,内蒙古警方立即组织了一支11名警力的营救小分队,分成两部警车立即赶赴现场。
由于今年以来库布齐沙漠一带没有丝毫的降水,整个沙漠异常干燥,经过了一天的烈日暴晒,救援小分队行动十分艰难。就在车辆行驶到距学生被困地点20公里的地方,由于沙丘起伏太大,松软下陷,普通车辆根本无法前行。救援小分队只能停下车来徒步向被困的学生靠近。
沙漠中的1公里和普通的1公里根本无法相比,20公里的路程,他们用了十几个小时,直到5月2日上午11时才和3位体力较好的学生会合。而此时,又到了沙漠最酷热的时间。由于长时间的徒步行进,救援小分队的搜救民警也体力透支,行走十分吃力,随身携带的给养消耗殆尽。这时,第二批救援小分队也出发,经过32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安全救出所有人。
观点
“保姆式领队不可行”
资深驴友认为队员不能经受长途跋涉容易出事
本报讯有资深的驴友认为,无论参与什么样的户外活动,案头准备一定要认真,出发前要详细看图,确定详细路线,设定储存GPS点位,携带专业指北针,不可盲目偏离设定路线;要多带一至两天的食品和水,以防迷失方向或因路程艰难、体力消耗大等造成的延时。
“在高寒地区一定要穿特殊材质做的防风又透气的外套,也就是俗称的冲锋衣。”曾骑行青藏线的驴友“北黑”介绍,每一种环境都要作不同的准备工作,所以也不好一概而论,他建议新驴友们应熟读《野外生存经验》,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出行。北黑还特地提到一种不好的倾向:领队本身的经验丰富,但像保姆一样,什么都一手包办。而有的队员不行,经验少,不能承受长途的跋涉,就很有可能出事。“不能让人事事替你准备好了。”北黑说,事情变化非常快,再有经验的人,不可能一切都能预见到。
作为老“驴友”,绿野论坛风版的负责人“鞋拔子”也承认,作为民间自助出游,不会有太充分的医护工具与后勤保障,设备方面还是可能有所欠缺,是会有一定的风险。“但在中国,你设备再先进,有时也会起不到作用。”他是指遇险网友有GPS提供了精确的经纬度坐标,但当地警方还是得借助于救援公司设备的帮助,才找到他们,耽误了一部分的时间。
统筹:本报记者 徐春柳
采写:本报特派记者 展明辉 耿小勇 浦峰 本报记者 王姝 蒋彦鑫 徐春柳 郭少峰 郭安 林文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