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不到天一阁,等于没有到过宁波”。 素有“南国书城”的天一阁,为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楼,取《易经》中“天一生水”的说法,把藏书楼定名为“天一阁”。阁内藏书13000多卷,其中大部分是明代刻本和抄本,有不少是海内孤本。
除了藏书丰富,天一阁在防火、通风、防潮方面也独具特色。据说,范钦在兴建书楼时反复考虑过防火问题,他在阁前开凿一座水池,池下有暗沟与月湖相通,使池水终年不竭,万一失火,可就近汲水抢救。康熙四年,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在阁前池边建造假山,增筑小桥亭榭,环植竹木,用山石砌成“九狮一象”,面积虽小,相当精巧,颇具江南园林特色。
后来各地保存《四库全书》的文源、文渊、文津、文溯、文汇、文澜、文宗七阁都是模仿天一阁的式样而建造,从此天一阁享誉全国。1935年,把原在尊经阁等地的历代石碑,一起移建到天一阁后院,命名为“明州碑林”。共有宋、元、明、清石碑80余块,其中以三块“南宋旅日华侨碑”最为珍贵,这是迄今已发现的南宋时明州港最早的文物,也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华侨文物。
天一阁是明代嘉靖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楼,创建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民间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民间藏书楼之一。
范钦(1506—1585年),字尧卿,号东明,浙江鄞县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范钦性喜读书,宦游各地时悉心搜集各类典籍,辞官返里后又收得许多藏书,经多年累积,所藏典籍达七万卷。范钦为贮其所藏,取《周易·系辞》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筑天一阁。此书楼之形制为一幢六开间的两层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楼上为一通间,楼下分隔为六间。此建筑形制成为后世藏书楼的典范。
参观线路:西大门→东明草堂→天一阁→东园→书画馆→南园
交通:火车站乘560路到到天一阁站下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