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毕业于哈工大经济管理专业的人,偏偏对文学创作情有独钟,不但同著名的文学家唐弢结成了忘年交,还自学了英语和日语,历经十年翻译了一套美国纽伯瑞奖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作品丛书。他就是任职于伊春市人民政府、曾获伊春市有突出贡献知识分子拔尖人才的闫泰友。
大森林的歌者
大森林的儿子闫泰友,自幼爱好文学,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翻译作品140余万字。其中,散文集《林海小镇》荣获了当代黑龙江省散文作品评奖一等奖。
闫泰友说,从小在大森林里生息和劳作的人,会情不自禁地想要歌唱大森林,让每一个人都知道大森林的可爱与宝贵。他的散文集《无名草》,写《猎熊》,“熊死了,猎人走了,山林还是那样静”;写《蛙的悲歌》,“春天来了,不再有蛙的满山遍野的鸣叫,而是满山遍野的捉蛙的人”;写《追狍子》,“终于看到了狍子的行踪,它正躺在一个头戴毛很长的狗皮帽子的猎人的肩上……这座山上的最后一只狍子也没了”……这些用质朴而生动的语言讲述的大森林里的故事,读起来令人感慨,引人深思。
闫泰友不仅自己为大森林高歌,还广邀文学艺术家为大森林“合唱”。1992年,他与当时的省作协主席贾宏图共同策划创办了省作协朗乡创作基地;1996年,他又与当时的省美协主席晁楣共同策划创办了省美协朗乡创作基地。在他的努力下,中国作协朗乡创作基地也于1997年挂牌。从此,来自全国的文学艺术家们在黑龙江的大森林里有了一片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的朋友闫泰友,成了创作基地的兼职主任。
与唐弢的忘年交
1980年6月,28岁的闫泰友结识了对他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老人———鲁迅先生的学生、著名文学家唐弢。
“当时唐老和夫人到朗乡创作基地深入生活和写作,我负责接待,通过一个月的交往,我深深感受到唐老那种平易近人、诲人不倦,同时又真诚坦荡的人格力量。”
唐老有许多年轻朋友,他对执着于文学创作的小闫格外喜爱,曾亲自为小闫修改过三篇文章,推荐稿件,并给他写过15封信,其中的3封收入了《唐弢文集》。
“唐老当时已是古稀之人,但由于他是著名鲁迅研究专家,又是蜚声海内外的作家、评论家,所以非常忙。然而,我每次接到他的信,少则一千字,多则二三千字,不但对我的文章进行具体地剖析,连文章中的错处也用笔仔细地标出,从来没有敷衍了事的时候,这让我非常感动。”
1992年1月4日,噩耗传来,唐弢逝世了。闫泰友含泪回忆起他与唐老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在唐老家里,他们整整唠了8个小时,谈文学,谈创作,直到深夜他辞别时,唐老还叮嘱说:“作为一个业余从事文学创作的年轻人,你能有这样的水平和成绩,非常不容易。要坚持啊!”谁知这竟是最后的诀别。
自学成才的翻译家
在唐老的鼓励下,闫泰友坚持用有限的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从来没停过。
1994年,一位来创作基地的外国朋友,把一本美国畅销儿童读物《小马的节日》送给了闫泰友。早就喜爱英语的他,萌生了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的想法。他一边深入自学英语,一边开始翻译,进展非常顺利。他的译笔优美通畅,表现力丰富,对原作的精神反映准确精到,受到了专业人士的好评。
从此,闫泰友对翻译文学作品着了迷。他先后找来了美国纽伯瑞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盗贼》、《失去了头的丘比特雕像》、《埃及游戏》、《可怜虫的魔法》进行翻译。有83年历史的纽伯瑞奖,是美国少年儿童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奖项,获奖作品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文学价值。
如今,由闫泰友翻译的这5部长篇儿童小说即将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些作品内容健康,生活气息浓,情节跌宕起伏,想象力丰富,可读性非常强。同时,这也是我省第一次翻译出版纽伯瑞奖作品。对此,省作协的有关专家评价说,这是我省近年来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一项重大收获。
言及此,闫泰友一向谦逊的笑容里,也禁不住多了一份骄傲。
(黑龙江日报)
|